- 王立新;李榮廷;
致災農業昆蟲捕集滑板仿生研制過程中需要測試昆蟲附著系統在材料表面產生的附著力、摩擦力、剪切力等,為滿足對毫牛尺度微力的測試需求,研制了拉壓式微力測試系統。該系統硬件部分包括測力傳感器、配合測力傳感器實現微力測試功能的機械機構、傳感器輸出信號調理模塊與能夠完成A/D轉換的數據采集卡,基于虛擬儀器Labwindows/CVI編寫了系統的數據處理與界面顯示程序。調試運行結果表明設計的拉壓式微力測試系統能夠準確采集昆蟲附著系統產生的毫牛尺度微力,并能在顯示界面實時、直觀地顯示,以及能夠實現昆蟲微力軌跡圖和數據組的保存。拉壓式微力測試系統的測試精度可達0.1mN,測試量程范圍最大為3.0N,完全能夠滿足致災農業昆蟲捕集滑板仿生研制過程中對毫牛尺度微力的測試需求。
2013年06期 v.34;No.115 487-49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605K] [下載次數:94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6 ] |[閱讀次數:78 ] - 趙揚;馬志遠;陳建偉;林莉;馬健;趙鵬;
熱障涂層作為航空發動機高溫部件的關鍵材料,其質量和性能的無損檢測與評價是熱障涂層研究領域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系統回顧了熱障涂層無損檢測技術與方法的發展歷史與研究現狀,重點介紹了熱障涂層TGO與殘余應力的無損檢測技術及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2013年06期 v.34;No.115 494-50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613K] [下載次數:486 ] |[網刊下載次數:11 ] |[引用頻次:17 ] |[閱讀次數:91 ] - 高玉飛;葛培琪;劉全斌;畢文波;
針對碳化硅(SiC)單晶硬度高、脆性大,金剛石線鋸切片時工具磨損快、切割效率低、晶片表面亞表面易出現微破碎損傷,使SiC單晶高質量切片和高性能鋸絲制造技術成為關鍵和難點的狀況,綜述了SiC單晶線鋸切片及電鍍金剛石鋸絲制造技術的研究現狀,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概括與分析,并提出了SiC單晶金剛石線鋸切片技術的未來研究方向。
2013年06期 v.34;No.115 501-50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300K] [下載次數:220 ] |[網刊下載次數:12 ] |[引用頻次:6 ] |[閱讀次數:43 ] - 余理;劉新英;廖結安;
基于和田玉材料高硬度、高韌性的特點,設計一種外排屑機械振動式深孔鉆削系統,完成了加工系統主要部件鉆頭、振動系統等的設計與仿真。研究了槍鉆低頻振動方式深孔振動鉆削系統理論,為后期和田玉超聲波深孔加工機理及其裂紋預防策略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論支持。
2013年06期 v.34;No.115 507-51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806K] [下載次數:96 ] |[網刊下載次數:6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53 ]
- 劉魁;張二琴;周長杰;趙家賀;李景印;史會英;
對膠州灣海域海水中有機錫化合物進行了實時在線測定,利用船載海水有機錫自動測定儀,采用氫化物發生頂空固相微萃取-毛細管氣相色譜-火焰光度檢測器聯用技術測定該海域海水中有機錫化合物的含量。測定結果表明,在膠州灣海域不同地點均檢測出不同濃度的氯化三丁基錫,表明膠州灣海域中已經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有機錫的污染。
2013年06期 v.34;No.115 511-51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642K] [下載次數:76 ] |[網刊下載次數:15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84 ] - 張亞莉;哈婧;趙靜;張妍君;
動物組織和動物源性食品中殘留的抗生素是近幾年來影響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的重要隱患,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介紹了近幾年來動物組織和動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殘留理化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對各種檢測方法的檢測原理及各自的優缺點進行了總結分析,對抗生素殘留檢測技術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2013年06期 v.34;No.115 517-525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659K] [下載次數:617 ] |[網刊下載次數:11 ] |[引用頻次:20 ] |[閱讀次數:68 ] - 黃凈;張曉芳;張虎波;楊毅華;劉守信;
選擇L-氨基酸為原料,在0~5℃與亞硝酸鈉和硫酸反應,立體選擇性地制備L-α-羥基酸。實驗考察了NaNO2用量和硫酸濃度對重氮化反應的影響,產物結構均經過1 H NMR表征,而且所測定的比旋光值與文獻值基本相符。
2013年06期 v.34;No.115 526-529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479K] [下載次數:195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5 ] |[閱讀次數:54 ] - 李景印;李娜;李昌家;郭玉鳳;
采用水熱法制備了S/石墨烯復合材料,并利用XRD,SEM,TEM等手段考察了其微觀結構及形貌特征,發現石墨烯呈現多層狀,與硫復合后能將其充分包覆。以復合材料為正極、鋰為負極組裝成扣式電池進行CV,EIS及充放電等電化學性能測試。結果表明:添加石墨烯后硫正極的可逆性明顯改善,多次充放電后電池內阻有所增加,在0.3mA/cm2電流密度下放電,首次放電比容量為1 145mAh/g,經30次充放電循環后仍可穩定在500mAh/g。
2013年06期 v.34;No.115 530-53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34K] [下載次數:269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63 ]
- 華建社;薛臣;劉明華;李芳;
介紹了BP神經網絡和遺傳算法的原理及特點,簡述了皮江法煉鎂工藝流程。為了研究各工藝參數與鎂還原率之間的關系,針對標準BP神經網絡存在的收斂速率慢、易陷入局部極小值等缺陷,建立了以煅白活性度、配硅比、制球壓力、還原時間、還原溫度、真空度為輸入,鎂還原率為輸出的基于遺傳算法優化的BP神經網絡鎂還原率預報模型。利用篩選后的生產數據對模型進行訓練和預測,結果顯示該預報模型能夠較為精確地預報鎂還原率,預測誤差在±1.0%范圍內的命中率達96%,最大誤差小于1.3%,一定程度上可用于指導皮江法煉鎂工藝中工藝參數的選擇。
2013年06期 v.34;No.115 535-54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91K] [下載次數:41 ] |[網刊下載次數:10 ] |[引用頻次:3 ] |[閱讀次數:82 ] - 張梅梅;梁志敏;張亞東;
利用傳統的雙目立體視覺技術進行焊接熔池表面形貌的三維傳感,系統成本昂貴,且拍攝時必須保證同步,攝像機參數的不一致也容易造成重建誤差。分析了雙棱鏡立體視覺系統原理,搭建了一套基于雙棱鏡的單攝像機立體視覺系統,在一個CCD像面上拍攝到同一物體存在視差的兩幅圖像,預處理后通過SSD算法求取像素級視差圖,然后由二次曲線擬合進一步獲得亞像素級視差圖,由標定結果求得每個圖像點對應的三維坐標。通過搭建的傳感系統獲得了P-GMAW平板堆焊基值期間的熔池圖像,依照上述流程重建了熔池的三維表面形貌,同時針對重建結果做了誤差分析,證實了其可靠性。
2013年06期 v.34;No.115 541-54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684K] [下載次數:106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3 ] |[閱讀次數:83 ]
- 彭培英;郭彥書;劉慶剛;
分別采用等面積法和基于有限元應力分析設計方法對內徑1 000mm的圓筒開100~500mm圓孔在1~6MPa的情況下進行了分析。應力分析設計中,分別采用了傳統的Path1和標準推薦的Path2進行了應力評定。分析結果表明,Path1的分析結果較Path2偏于保守。根據Path2的分析結果,補強圈補強適用于6MPa以下的壓力,且在內壓較小時,具有較大的安全裕度。
2013年06期 v.34;No.115 547-551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12K] [下載次數:77 ] |[網刊下載次數:9 ] |[引用頻次:5 ] |[閱讀次數:59 ] - 高志峰;王菊芳;禹長龍;仇計清;
針對近空間飛行器從近空間空域返回地面再入大氣層的飛行過程中其姿態控制系統發生傳感器故障的情況,研究了基于廣義擴張系統方法的傳感器故障調節問題。首先,將再入飛行階段的近空間飛行器非線性姿控系統用一組T-S模糊模型來表示,并基于此模糊模型引入傳感器故障模型。然后,將含有傳感器故障的T-S模糊模型利用廣義擴張系統方法將其轉化為T-S模糊奇異系統,進而設計一個全維狀態觀測器來得到被控系統的狀態向量和傳感器故障信號的估計值,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利用傳感器故障補償技術的反饋控制策略,使得閉環控制系統能夠漸近調節傳感器故障的影響。最后,通過數值仿真驗證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2013年06期 v.34;No.115 552-55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51K] [下載次數:105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3 ] |[閱讀次數:44 ] - 魏妮妮;宋翌;
網格環境下的任務調度是一個NP完全問題,它一直是網格領域研究的核心。針對計算網格中的任務放牧調度這類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任務分解的時間均衡調度算法。該算法在調度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網格資源的特點,采用重復調度和任務分解策略,并進行了仿真實驗。在任務完成時間和系統吞吐率兩方面與Max-min和Max-int算法進行比較,實驗結果證明該算法優于Maxmin和Max-int,是一種性能較好的任務調度算法。
2013年06期 v.34;No.115 559-56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93K] [下載次數:89 ] |[網刊下載次數:1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57 ]
- 范龍雪;王尚鑫;孫碩;郝彥忠;
有機/無機雜化太陽電池綜合了半導性聚合物和無機半導體納米材料的優點,理論效率高,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介紹了有機/無機雜化太陽電池研究背景、結構及工作機理,從半導性聚合物給體材料、無機半導體受體材料及相界面修飾材料的角度對雜化太陽電池的發展進行了討論,展望了有機/無機雜化太陽電池的未來發展趨勢。
2013年06期 v.34;No.115 572-58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870K] [下載次數:408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3 ] |[閱讀次數:59 ] - 洪漢池;林勇明;黃丁智;穆勁松;
在AVL發動機試驗臺架上,對國Ⅳ柴油機進行排氣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統發動機臺架耐久性試驗。在耐久性試驗前后,對該柴油機均進行了歐洲穩態循環(ESC)和歐洲瞬態循環(ETC)試驗,并利用AVL AMA i60排放測量系統對排放物進行檢測分析。試驗結果表明,耐久性試驗前后,氣體污染物排放隨工況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經耐久性試驗后,NOx排放量基本無變化,CO,HC和PM排放,在ETC試驗分別增加了67%,508%和85%,而在ESC試驗其變化較小;柴油機在耐久性試驗前后均滿足國Ⅳ排放標準,排氣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統符合國標GB 20890-2007要求。
2013年06期 v.34;No.115 583-58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353K] [下載次數:9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62 ] - 徐承隆;劉偉軍;胡偉平;
對汽車排煙余熱回收裝置的雙斜向流線型內肋換熱管進行了數值模擬研究,主要分析了內肋的結構特性參數對換熱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流線型內肋在肋長、肋傾角、肋高度和肋間距上存在最優值,分別為38mm,45°,2.5mm和60mm。當Re=1.2×104~5×104時,與同條件下普通圓管相比,努塞爾數Nu可增加54.5%~90.7%,摩擦阻力系數f增加157.6%~204.2%;同時,雙斜向流線型內肋管內場協同角從90°減小到80°,換熱效果顯著提升。運用場協同理論分析,發現管內場協同角在每一個內肋附近都出現驟減現象,并體現其為換熱效果增強的主要原因。
2013年06期 v.34;No.115 589-59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514K] [下載次數:65 ] |[網刊下載次數:13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62 ]